冠心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输血障碍,进而影响血氧供给,造成心肌细胞坏死,短时间内可危及患者生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是疏通病变冠状动脉管腔、恢复供血的有效方式,可迅速改善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氧供给,降低病死率。然而,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且PCI术并非冠心病根治方法,故及时开展二级预防以抑制冠心病不良进展,这一点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在给予心理和饮食等指导同时,合理有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冠心病患者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具有良好促进作用。目前,临床上关于PCI术后的运动训练形式较多,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干预方案,探究有效的训练模式仍是临床研究重点。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推广与应用,大众对中医治疗的接受度普遍提高,相关运动康复方式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心脏康复操是在中医传统养生运动功法五禽戏、八段锦和太极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通过肢体运动和气息调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达到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肺氧合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PCI术后冠心病200例,按照康复训练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47~80(65.08±6.01)岁;体质量指数20.6~29.7(25.71±1.21)kg/m2;病变情况:单支病变56例,双支病变34例,三支病变10例;PCI病程3~12(7.18±0.68)个月;心功能分级:Ⅰ级52例,Ⅱ级48例;合并症:糖尿病42例,高血压55例,无合并症11例。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48~78(64.65±5.36)岁;体质量指数20.3~29.8(25.64±1.03)kg/m2;病变情况:单支病变53例,双支病变38例,三支病变9例;PCI病程3~14(7.23±0.79)年;心功能分级:Ⅰ级53例,Ⅱ级47例;合并症:糖尿病46例,高血压52例,无合并症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皆符合《内科学》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均接受PCI手术治疗;③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能配合完成训练;④患者和(或)其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肺功能障碍者;②先天性心脏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⑤需长期卧床,运动严重受限者;⑥存在药物依赖者;⑦存在重度酗酒或吸烟等不良习惯者;⑧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异常等疾病者;⑨存在慢性疼痛,限制训练模式者;410合并严重代谢紊乱者;41心功能Ⅲ级及以上心力衰竭者;412合并血液性疾病者;413依从性较差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给予心理和饮食干预,所有措施均连续干预6个月。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由呼吸科主任进行指导。①缩唇呼吸:坐位、站位均可,指导患者经鼻吸气、经口吐气,吸气时,紧闭双唇,吐气时,双唇收拢呈吹口哨状,缓慢吐气,同时于前方15~20cm处放置蜡烛,以吐出气流将火苗吹向对侧但不熄灭为宜,每日2~3次,每次15min。②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一手轻放于胸前,一手轻放于腹部,闭嘴经鼻吸气,保持胸部不动,感受气流进入腹部,保持2s,呼气,手掌可轻按腹部,将气体全部呼出,呼吸频率7~8/min,每日训练15min。③分级综合训练:根据患者适应情况,先进行身体伸展和弯曲器材辅助慢走等活动,再增加散步、慢跑和上下楼梯等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患者运动心率不宜超过最大靶心率的80%,以患者感到轻微疲劳为宜,每日运动30~60min,每周3~5次。

 

1.3.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中医心脏康复操:①呼吸吐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前举,保持手心向下,手臂伸直,屈膝下蹲,手心轻轻向下按,随后缓慢站立,回归原位,全程保持稳定呼吸,重复9次。②拍打: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虚掌向前,掌心向上,依次用左手掌拍打右臂,右手掌拍打左臂,重复3次。③背后颠:目视前方,双脚站立,脚跟上提,头部向上延展,双手握拳向外旋,收缩肛门,停顿2s,回落脚跟,回归原位,重复9次。④内收外展: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上身向前微曲45°,双掌握空拳交叉于胸前,头部前倾带动颈肩,吸气,为内收;上身向后微仰15°,打开双臂,挺胸向前,收下颌,呼气,为外展;重复9次。⑤朱雀南飞: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于腹前相叠,微倾上半身,掌心向外,双臂外旋展开,配合胸部前挺,随后头部向左转,回正,向后转,回正,双掌内旋回归原位,重复3次。⑥左右冲拳: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双掌握拳,拳面朝上,拳眼朝两侧,分别置于腰两侧,保持右拳不动,左拳向右前方冲出,同时变掌,固定2s,做掌变拳,收回,右拳练习同左侧,重复9次。⑦周身旋转: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微蹲,双臂上举,上臂与肩同高,上身向左向右旋转,重复3次。⑧气贯丹田: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上举,掌心相对,缓慢向下,叠交于腹前,呼气、吸气,随后双臂下垂于身体两侧,重复3次。每日训练1次,时间约30min。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1.4.1 运动耐力:

干预前后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测评患者运动耐力,指导患者在50m长廊上来回行走,记录最终运动距离。

 

1.4.2 运动能力、心肺氧合能力和心肺功能:

干预前后采用意大利COSMED公司提供的心肺运动测试训练系统进行症状限制性极量运动试验,测量静息时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指导患者休息3min后开始心肺运动试验,运动中测定无氧阈(AT)、最大运动负荷(MWL)、心肺运动试验1min后心率恢复(HRR1)、峰值代谢量(METspk)、自我疲劳程度峰值(PREspk)、峰值摄氧量(VO2max);采用超声心动测量仪评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3 抗氧化能力:

干预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分离取血清,保存于-80℃冰柜中备用,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A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菲啉类物质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

 

1.4.4 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4个方面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满分均为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5 终点事件:

记录干预6个月内,2组出现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 运动耐力和运动能力比较

干预后,6MWT、AT和MWL2组均长于或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PCI术后冠心病运动耐力和运动能力比较

组别

例数

6MWT(m)

AT(ml·kg/min)

MWL(watt)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00

434.89±80.62

546.89±92.31

14.32±1.06

18.31±1.39①②

90.82±10.26

116.37±9.85①②

对照组

100

441.25±75.46

478.16±88.47

14.59±1.12

16.38±1.21①

92.41±11.37

110.45±8.41①

 

2.2 心肺氧合能力比较

干预后,METspk、PREspk和VO2max2组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PCI术后冠心病心肺氧合能力比较

组别

例数

METspk

AT(ml·kg/min)

MWL(watt)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00

4.97±1.78

7.28±1.36①②

11.85±1.13

14.83±1.47①②

1.48±0.45

3.04±0.78①②

对照组

100

5.04±1.25

5.94±1.47①

11.92±1.09

13.02±1.25①

1.52±0.42

2.63±0.72①

 

2.3 心肺功能比较

干预后,FEV1、MVV、HRR1和LVEF2组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PCI术后冠心病心肺功能比较

组别

例数

FEVI(L)

MVV(L/min)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00

1.82±0.12

2.04±0.09①②

70.32±5.69

78.62±4.83①②

对照组

100

1.84±0.10

1.95±0.07①

71.06±6.03

75.45±5.02①

组别

例数

HRRI(/min)

LVEF(%)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00

6.94±2.13

9.49±2.52①②

59.32±5.14

66.83±4.83①②

对照组

100

7.02±2.30

8.52±2.58①

60.14±5.06

63.28±4.16①

 

2.4 抗氧化能力比较

干预后,2组MAD低于干预前,SOD和T-AOC高于干预前;观察组MAD低于对照组,SOD和T-AO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PCI术后冠心病抗氧化能力比较(±s)

组别

例数

METspk

AT(ml·kg/min)

MWL(watt)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00

4.97±1.78

3.78±0.27①②

78.84±5.63

92.35±6.78①②

7.94±2.31

15.39±3.26①②

对照组

100

4.62±0.35

4.06±0.30①

79.12±6.02

85.47±6.41①

8.02±2.45

12.26±2.78①

 

2.5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2组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 PCI术后冠心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00

66.35±5.38

82.69±9.87①②

66.41±5.12

82.36±8.63①②

对照组

100

67.02±5.43

73.25±8.62①

66.87±5.47

73.87±9.25①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100

60.14±4.26

80.96±9.84①②

59.32±5.14

66.83±4.83①②

对照组

100

60.78±4.64

69.78±6.64①

69.47±5.68

75.88±6.35①

 

2.6 终点事件比较

干预6个月内,观察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2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各1例,终点事件发生率4.00%(4/100);对照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各4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力衰竭2例,终点事件发生率13.00%(13/100)。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称为冠心病,狭窄程度=75%为PCI手术指征之一。PCI术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术式。然而,由于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功能损伤,加之接受侵入性手术治疗,术后心肺功能较差,故同时面临复发和不良进展等多种风险。

 

心血管疾病综合管理要求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因素进行全面干预以促进患者身心功能恢复,其中运动治疗为主动训练方式,对心肺功能的作用明显。已有多数研究证实运动对心肺疾病的干预效果。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分级综合训练可通过有节律的呼气、吸气调节气道内压,避免气道陷闭,促进肺部残余气体全部排出,进而保证每一次吸气带来充足的氧气,有助于增强血氧比例,提高心肺氧合功能,进而提高运动耐力。中医心脏康复操以经络学说与五脏学说为理论指导,并结合现代康复理念,通过神志调节、呼吸调节与运动相配合,进而达到平衡阴阳、强身祛病的作用。孙晓静等将中国传统功法八段锦与有氧踏车联合应用于PCI术后患者训练中,发现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METspk、PREspk、VO2max等心肺氧合功能指标及FEV1、MVV、LVEF、HRR1等心肺功能指标2组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和氧合功能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中医运动康复操强调形神兼修、身心合一,在改善肢体功能的过程中,通过气息调节可增加氧气摄入量,满足运动中肌肉耗氧需求,可避免缺氧造成酸痛、损伤等不利影响。有研究指出,肌肉组织毛细血管分布数量、密度均较高,通过增强肌肉组织的氧气输送效率,可改善心外适应性,且运动中肌肉代谢水平升高,低强度、长时间运动可循序渐进提高外周骨骼摄氧能力,有助于缓解心脏负荷,调节心肌耗氧量,从而促进心功能好转。此外,相关研究证实,运动中相关肌群协调工作,其对氧气的利用与代谢水平的提高可激活线粒体和氧化酶等,快速消除过量自由基,增强SOD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同时能减轻小血管平滑肌痉挛,发挥心血管改善效应,进而缓解疲劳感,提高代谢峰值,增强运动耐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MAD低于干预前,SOD和T-AOC高于干预前;观察组MAD低于对照组,SOD和T-AOC均高于对照组,与孙红梅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采用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主要存在心功能损伤,但心脏和肺密切相关,二者协调配合完成运动和呼吸等各项生命活动。中医心脏康复操重视全身机能的调整,通过不同招式对肢体、关节、肌群进行训练,配合呼气和吸气将氧气运输至胸腔、肺部、心脏直至全身肢体末节,符合心-肺-肌群康复训练理念。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2组运动耐力及能力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运动耐力及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内,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改善运动情况和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机能。中医心脏康复操动作柔和缓慢且均匀连贯,其中敲打人体经络,可通畅心脉,活化心脏气血;内收外展可刺激夹脊穴,还能激活脊柱两侧神经元,调节神经兴奋性;背后七颠可疏通任督,运行气血;左右冲拳,有力冲出、缓慢收回,可增强爆发力,提高运动阈值,且动静结合,从胸部出发可调节心经血气;各招式配合训练,刚柔相济、虚实结合,可交通心肾、滋养脏腑、除却心病。中医康复训练操劳逸适度,本研究改进的心脏康复操能避免心肌细胞过度负荷,通过静气凝神、呼吸吐纳达到调节脏腑和运行气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增强心肌细胞活力,有助于心肌细胞修复,减少不良结局事件风险。

 

王艳霞等研究指出,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因心肺功能降低、活动受限,易出现通气量不足、肌群萎缩等不良反应,进而导致病情进展,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GQOL-74量表是生活质量常用评定量表,该量表对患者躯体健康程度、心理状态、社会交际能力及物质生活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估。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2组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考虑其原因在于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可为患者提供更多运动选择与社交机会,帮助其获得生活乐趣,且中医运动康复操强调气息调整,养身且养心,通过凝神调息可移精变气,转移患者紧张感、焦虑感,通过吐纳调节、气贯丹田可安神静心,帮助患者在增强身体机能的同时舒展身心,有助于综合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可知,应用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可增强运动耐量,提高心肺氧合功能,还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减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终点事件发生,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然而,本文研究对象有限,未能对心功能Ⅲ级及以上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今后可对病症较为严重的此类患者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以深入探讨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在重症疾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来源:心脏康复网

首页    行业资讯    中医心脏康复操联合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肺氧合能力的影响

新闻中心

NEW